在绘画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什么?

Pablo Picasso said, “Every child is an artist. The problem is staying an artist when you grow up.” 

毕加索说:“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,问题是怎么使他长大后还是艺术家。”

 

其实,并非所有学艺术的人未来都要成为艺术家,但是所有人都需要在未来的职业中使用创造性思维

其中,美术课从本质上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对于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,但是怎么培养创造力,我们很多时候理解只停留在概念上,很少讨论如何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提高创造力。

对于美术课上培养孩子的创造力,存在两个普遍的问题:

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

很多老师和家长对美术课的期待,来自于最后的作品,也就是结果,缺乏对儿童心理成长的关注,忽略对孩子自我表达特征的重视,过早从技法上限制了孩子,甚至于5、6岁就开始学素描。这显然违背了儿童艺术教育的本质,尤其对学龄前的幼儿的艺术教育。

家长老师不应该用自己的评价标准,去评价孩子的作品,即使这些作品看起来不怎么吸引人,但这也是孩子在探索、尝试和学习中所独创的作品,只有这种作品才会吸引孩子们的眼球,让孩子们意犹未尽。

学龄前幼儿的艺术培养目标是:“表达他们的思想、知识和想法;探索,尝试和创造各种新颖的媒体;试验颜色、线条、形式、形状、纹理和设计;表达感情和情感;并发挥创造力。” 

鼓励而不是纠正错误

当孩子被要求创作一些本来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,遵循规范完成,并被评价他们的作品“看起来不好”时,会导致孩子灰心丧气,最终放弃。因为不按规则和步骤进行的行为,就会被“纠正错误”。所以,导致孩子不敢尝试、怕犯错,然后失去创作的信心。

查看源图像

 

其实,艺术的创作没有对与错,家长和老师如果能够关注在过程,引导孩子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,就可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

美术课可以将实验、游戏、风险甚至“错误”视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,这样的环境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。只有敢于尝试错误,才有可能发现新的方法。

比如,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,鼓励他不要用铅笔打稿,直接勾线,或者上色,鼓励孩子可以改,可以覆盖,再不行剪下来拼贴,也能完成一件不错的作品。

★文章内容图片来自网络,若侵权请联系删除

 

 

2022年3月3日 10:35
浏览量:0